本文介绍了硅铁产业链及硅铁期货方面的基本情况。

硅铁基本介绍

硅铁:是硅元素和铁元素组成的一类铁合金,是以硅石、兰炭、铁屑为原材料,由电炉冶炼而成。硅铁现行的国家标准为GB/T 2272-2020,国标中将硅铁根据硅含量和主要杂质元素分为高硅硅铁(GG)、普通硅铁(PG)、低铝硅铁(DL)和高纯硅铁(GC)四类,并在该四类基础上进一步将硅铁划分为40个不同牌号。其中,最主流产品牌号为 PG FeSi72Al2.5(现货通常称为 72硅铁),主要要求硅含量≥ 72.0%。硅铁主要是作为钢铁冶炼过程中电炉及转炉环节添加的脱氧剂使用。此外,还可作为合金元素加入剂,广泛应用于低合金结构钢、弹簧钢、轴承钢、耐热钢及电工硅钢之中,另外,硅铁在金属镁冶炼中,常用作还原剂。

硅铁是典型的国内市场。在出口端,硅铁作为高污染、高耗能行业,出口关税高达25%,出口难度较大,只有依靠国内低成本从而能少量出口至日韩等国家及中国台湾(出口占比8-10%)。进口端,国内产能充裕且成本较低,因此基本不需要进口。

硅铁产业链简介
    
硅铁由于其生产成本以电价为主,因此我国硅铁企业长期聚集在内蒙、宁夏、青海、甘肃等西北电价低廉地区,且这些地区也拥有丰富的硅石资源。近年来凭借兰炭资源以及镁产业链的一体化布局,陕西的硅铁产量占比也在逐步增加。

生产端:我国的硅铁生产主要集中在内蒙、宁夏、青海、陕西以及甘肃地区,以上五个区域硅铁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接近98%。当前,我国硅铁年度产能约为1020万吨,2021年年产量约为
586万吨。

贸易端:我国硅铁主要集中在西北火电资源丰富的地区,钢铁行业主要分布在华北和华东地区,因此我国硅铁总体呈现由西向东的贸易格局。在现货贸易中,目前主要存在两种模式:一种是生产工厂直接销售给下游钢厂,即直销模式,占比约占 70%,一般使用到货价。另一种模式是由生产工厂销售给中间贸易商,一般使用“款到发货”的销售原则。而近年来,随着期货风险子公司进入铁合金行业,通过贸易厂库发挥蓄水池的作用,期现公司灵活运用期现结合的贸易模式,为铁合金的生产、销售提供基差点价、合作套保等业务选择。风险子公司借助期货市场,介入铁合金企业的生产、销售等环节,越来越发挥出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。

消费端:我国硅铁消费主要包含三大领域,钢铁、金属镁以及出口。其中,钢铁是硅铁下游的主要消费领域,消费占比约占总消费量的70-80%,我国平均每吨粗钢消耗硅铁 4-8 公斤。钢铁下游终端主要包括房地产、基建、机械制造、汽车制造、家电制造、电力、船舶制造、集装箱等行业。金属镁下游终端主要包括交通运输、航天航空、3C数码产品等行业。出口方面,我国主要的出口国包括韩国、日本及中国台湾。

图1:硅铁产业链示意图

数据来源:公开信息整理、五矿期货研究中心
    
硅铁期货合约基本信息

图2:硅铁期货合约基本信息

数据来源:郑商所、五矿期货研究中心
    
不同时段硅铁期货持仓限额

图3:硅铁期货不同时段持仓限额 

数据来源:郑商所、五矿期货研究中心(注:N为某一合约单边持仓总量)
    
交割标的及升贴水

    
基准交割品:符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硅铁》(GB/T 2272-2020)规定牌号PG FeSi72Al2.5(硅含量≥72.0%、磷含量≤0.04%、硫含量≤0.02%、碳含量≤0.2%)、粒度为10-60mm的硅铁,其中:锰、铬、铝、钛含量不作要求;粒度偏差筛下物不大于5%,筛上物不大于8%。

替代交割品:无。

图4:硅铁交割标的及升贴水

数据来源:郑商所、五矿期货研究中心
    
主要交割区域

硅铁目前有 13 个交割仓库和 6 个交割厂库,其中仓库分布在天津、河北、江苏、河南和湖北,厂库分布在甘肃和青海。

图5:硅铁交割仓库及升贴水

数据来源:郑商所、五矿期货研究中心(注:交割地点可能有所调整,具体参见交易所官网)

图6:硅铁交割厂库及升贴水

数据来源:郑商所、五矿期货研究中心(注:交割地点可能有所调整,具体参见交易所官网)